中国人没几个会急救

2016 年 01 月 17 日 547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内容摘要:风向标

  我国国民急救知识的缺乏,从几个数字的对比上就可以一目了然。2015年北京市卫生统计公报显示,北京具有专业急救知识的市民只占全市人口的0.2%。新加坡每5个人就有1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,美国每4人中就有1人能实施急救,而在北京,参与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数与市民比例仅为1:150。美国大城市中,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16.3%,但在中国,这个数字不到3%。

 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部主任温新华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在经历过奥运会和其他一些自然灾害后,公众参与急救培训的热情已经有所提高。近年来,北京急救中心培训的具备急救能力的市民大概能达到10万人左右,以前几个月组织一次急救培训,现在每个周六日都要举办。

  不过,在现有的急救培训人员中,许多是公司或单位给报名,被动来参加的,还有一些是出于家里有老人或特殊职业的原因才来学习的。更多人并没有把“急救知识”当作“必备技能”来重视。

  反观其他国家,比如德国,每个成年人必须在服兵役或参加7年义务急救中,任选其一参加;在日本,公民拿到驾照之前必须要参加“应急救护处置讲习”课程。毫无疑问,我国公众的急救常识距离国际标准差得很远。

  按照中等发达国家标准,每1万人口应配置1名医疗急救人员,而目前我国每11万人口才能配置1名医疗急救人员。从急救电话拨出到救护车到达抢救,美日俄等国家平均在4~6分钟,而在北京,仍有15%的120呼叫得不到满足。因此,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,及时自救互救尤显重要。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则强调,除了缺少急救意识,中国公众错误实施急救的情况也非常多见。

  1.乱掐“人中”。“人中穴”位于鼻唇沟的中点,但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“人中”的准确位置,慌忙乱掐,起不到急救作用。温新华说,正确的做法是,首先判断昏迷者是否有意识,可以通过呼喊、拍打、刺激痛觉的方式来叫醒昏迷者,若发现昏迷者没有脉搏和心跳,应当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
  2.不敢实施心肺复苏术。碰到溺水或心脏骤停情况,身边的人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,解开患者领口,保持呼吸畅通,双手重叠,十指交叉相扣,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,下压深度至少5厘米,按压频率100~120次/分钟。每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,做2次人工呼吸。现代医学表明,在患者心脏骤停的4~6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,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。

  3.草率移动车祸伤者。车祸发生后,不要随意移动伤者,若伤者只是肢体创伤,应当及时止血包扎,固定受伤肢体。若发现伤者耳鼻出血,可能是颅内出血,此时不能止血或堵住患处,应当让出血部位朝下,使血液流出,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颅内感染。若是伤者脊柱脊髓损伤,切记不可乱动,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,等待专业的急救人员到来处理。

  4.食物中毒盲目催吐。误食有毒液体或者食物中毒时,不能盲目催吐。患者神志清醒时,可灌服300~500毫升水,抵住舌根,刺激咽部,促使有毒物呕出。当患者失去意识时,不能口服洗胃,否则会引起窒息,应立即送往医院。强酸强碱性液体误食后,决不能催吐,否则有毒液体上涌,返回食道,会对食道黏膜和咽喉黏膜造成二次伤害。

  5.突发心梗判断失误。心肌梗死与多种疾病有关,一旦发作需要先判断原因。有些情况下,可嚼服阿司匹林以防止血栓形成,但若有脑出血、消化道出血史或是夹层动脉瘤,则不能用阿司匹林,应立即送医院急救。

koala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